1970年 ①奔馳公司研制出模擬防抱死制動系統。②豐田公司建成多用汽車風洞。
③艾柯卡出任福特公司總經理。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生產國。
1971年 ①德國保時捷公司生產的“月球漫游者”被美國“阿波羅1號”宇宙飛船送往月球執行任務,創造了汽車在外星行駛的奇跡。②雪佛蘭公司推出全鋁發動機。
③日本本田公司研制出復合渦流控制燃燒式發動機(CVCC),該機裝有催化式排氣凈化器,其排氣凈化水平達到美國1975年開始實施的《凈化空氣法案》標準。 ④世界汽車年產量突破3000萬輛大關,達到3343萬輛。⑤奧迪公司被大眾公司兼并。
1972年 ①甲殼蟲汽車累計產量超過1500多萬輛,打破了福特“T”型車所保持的單一型累計產量最高的世界記錄。 ②韓國成立大宇公司。
1973年 ①美國政府規定:所有在美銷售的新型客車都必須安裝前后保險杠,并能經受得住9千米/小時的碰撞。 ②石油危機爆發,燃油價格大幅度上漲。③克萊斯勒公司制成電子點火器。④豐田公司的“精益生產方式”在全日本推廣,繼而引起全世界注意。
1974年 ①美國規定新型客車都必須裝備座椅安全帶和點火裝置聯鎖系統。②大眾公司本部停產甲殼蟲。
1975年 ①美國開始實施1970年修訂的《凈化空氣法案》,對汽車的廢氣排放進行極其嚴格的控制。②美國汽車開始采用電控燃油噴射系統。 ③依維柯公司成立。
1976年 ①奔馳公司改建成全尺寸現代化汽車風洞,氣流速度高達270千米/小時。
②標致公司與雪鐵龍公司合并。 ③本田“雅閣”牌轎車問世。
1977年 ①第一次國際電動汽車會議在美國舉行,公上展出了100多輛電動汽車。 ②世界汽車年產量突破4000萬輛,達到4095萬輛。
1978年 ①日本研制出復合燃料的汽車,即內燃機-電動汽車。②首次汽車足球賽在德國斯圖加特市舉辦。
1979年 ①艾柯卡被福特公司解職,后出任克萊斯勒公司總經理、總裁。 ②雪佛蘭公司第一億輛汽車下線。 ③巴西生產出以酒精為燃料的汽車。④高爾夫車被推向市場。
1980年 ①日本汽車年產量(1104萬輛)首次超過美國(801萬輛),成為世界頭號汽車生產王國。 ②西班牙試制出太陽能汽車。
1981年 ①前輪驅動型汽車開始在美國流行。②日本研制出可原地轉向的汽車。③福特公司研制出以甲烷為燃料的汽車,每升甲烷可行駛11.5千米。④第2000萬輛甲蟲型汽車下線。
1982年 ①福特公司的雙渦輪V8型高速發動機獲得普利克斯大獎。②美國汽車年產量降低到1958年以來的最低點-510萬輛。 ③汽車的空氣動力學性能已成為汽車的重要設計指標。④批量生產的轎車風阻系數首次達到0.3(奧迪100型)。
1983年 ①福特公司推出符合空氣動力學概念的新型“雷鳥”牌轎車。②渦輪增壓發動機技術被廣泛使用。③銅芯火花塞問世。
1984年 ①林肯公司的“大陸”和“馬克Ⅱ”型轎車采用了可調整的空氣懸架系統,成為美國市場上的一流轎車。②克萊斯勒公司與中國北京合資生產切諾基牌吉普車。③美國研制出全塑料發動機,自重84千克。④通用、豐田公司合營的“新聯合汽車公司”投產。⑤美國紐約規定:十人以下乘用車的司機、前排乘客和兒童必須使用安全帶。
1985年 ①日本向美國出口的汽車達到300萬輛,為日后兩國間的汽車貿易磨擦埋下了導火索。②美國出產的豪華型轎車普遍采用了防抱死制動系統。 ③6月25-29日,世界第一屆太陽能汽車競賽在瑞士舉行,有68輛汽車參賽,獲得第一名的奔馳牌汽車時速達71千米。④日本日產公司和馬自達公司開發出后輪轉向汽車。 ⑤豐田公司試制出一種車身、底盤和軸距都可伸長、縮短的小客車。⑥通用公司累計生產汽車2.53億輛。⑦中德合營的“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”成立。
1986年 ①通用公司收購蓮花公司。②豐田公司累計生產5000萬輛汽車。
1987年 ①福特公司投資350萬英鎊建立汽車駕駛性能檢測室。②克萊斯勒公司向中國“一汽”供應發動機技術與設備。③克萊斯勒公司收購美國汽車公司。
1988年 ①中國“一汽”引進奧迪公司在南非廠的“奧迪100”車身舊模具生產線。②高爾夫車累計產量達到1000萬輛。③法拉利去世。
1989年 本田可變氣門控制系統問世。
1990年 ①本田導航系統問世。 ②無人駕駛汽車問世,激光、超聲波、電視攝像機取代了人眼。







